最近几年由于各种机缘,我近距离接触和参与了一些民营和国有企业的内部生产运营,与过去近二十年在跨国外资企业里获得的经验对比,经历了许多完全不同的体验,有的体验是如此深刻而有趣,自己完全抑制不住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深深思索:在不同企业所有制下如何进行高效的运营管理?
本文仅就中、小民营企业的精益生产实施困难重重提出一个新的思路:企业信息化可以帮助解决不少问题。以作抛砖引玉之用。
1、转型升级的必然和实现路径
转型升级既是中、小民企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,也是这些企业内在发展的要求。近年来中小民企面临主要挑战体现在:
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在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就逐渐彰显出来了。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1年上半年该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4673家,同比增长23.5%,亏损面和亏损率分别为14.6%和6%,全省共有14447家中、小企业倒闭。
因此,转型升级是中、小民营企业活下来的必由之路。而转型升级主要依靠两条路径:
2、是什么影响了精益生产在中、小民营企业的推行效果?
由于存在上面提到的内外部挑战,我接触过的中、小民营企业这些年都开始了不同程度的精益生产努力,许多还花钱请了外部的专业咨询公司帮助实施,但是与很多国有企业或者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相比,这些企业的精益生产实施效果还是有较大差距的。
以我自己的经验做一个不太准确的比较:针对同一个供应链和生产流程,一个国内精益生产实施不错的外资企业公司如果能实现每年12次库存周转的话,很多中、小民企在经过相同时间的努力后可能要达到2~3次都是比较困难的。
是什么导致精益生产在中小民企的推行效果打如此大的折扣呢?
根据我的经验,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:
其实,很多中小民企已经意识到上面8个方面的问题,正在努力寻求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,其中一些锐意进取的企业把目光移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上来,希望通过诸如制造执行系统(MES)来扫清精益生产的实施障碍,快速流程创新的转型升级。
3、MES(制造执行系统)如何帮助中小民企实施精益生产
MES是处于企业计划层(ERP)和现场控制层/设备层之间的执行系统,主要将生产指令(如何生产)从计划层传达到现场控制层/设备层,将生产实际情况(生产了什么)从控制层/设备层反馈给计划层。它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集成诸如生产调度、产品跟踪、质量控制、设备管理、生产人员管理和文档管理等所有现场管理所需的重要功能。MES通过强调制造过程的整体优化来帮助企业实施完整的闭环生产,协助企业建立一体化和实时化的信息体系。
MES需要根据企业运营的成熟程度进行分步实施的。对大多数中小民企而言,MES的建设必须从最基础的初始级开始,先将生产的完工状态、半成品库存和质量状态等基本生产信息透明化,再经过不懈努力实现精细、优化级,最终达到基于数据分析和挖掘的智能级MES。因此,在实施MES前,中小民企必须先建立明确的营运目标(库存准确率、周转次数、质量水平、成本降低等)和期限,由此根据精益生产原则,制定出详细的MES需求。
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,一般成功实施全过程的MES至少需要2~3年的时间不等。
遵守“整体规划、分步实施”的推行原则,MES可以通过以系统代替人,以标准化的自动流程代替手工流程,以经过验证的科学管理代替经验式的管理,帮助中小民企克服困难,更顺利地实施精益生产,达成大幅度提高效率、降低成本的目标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:
针对中、小民企在精益生产实施中面临的挑战,以上是MES系统所起的关键性作用。随着MES实施的不断深入,这些企业还能通过MES系统支持看板拉动、先进先出等精益生产活动,逐渐实现均衡化生产的目标。当然,MES系统并不能代替许多精益生产的努力(比如5S),但是有了MES的精益生产,对于中小民企来说,更容易落地生根。